I.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集成电路工程行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 能够胜任集成电路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败与挫折,恪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4.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崇尚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II.研究方向
所支撑与覆盖的行业包括:集成电路系统,微纳器件与微机电系统,信息与通信、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控制工程、广播电视系统、仪器仪表、汽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电子元器件、兵器工程、航天工程等。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本领域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基础理论,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应用,集成电路工艺与制造,集成电路测试与封装,集成电路材料,集成电路器件,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微机电工艺与器件,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制造企业管理等。
专业方向设置:
1.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2.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
3.射频/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4.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
5.片上系统技术及应用
6.集成电路应用
7.微电子器件cad技术
8.信息处理与微系统
9.生物芯片技术与应用
III.学习年限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
完成第一学年学习后,进行分流考核。学分修满且学习成绩良好及以上,经本人申请且导师同意后可两年毕业。
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
IV.课程设置及学分
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一)学位课程不低于20学分,包括公共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低于6学分;
(三)专业实践6学分。
另外,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两个必修环节。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
V.学位论文
进行工程实践并撰写论文,是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综合衡量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学员按照本专业领域的培养计划完成所修学分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开题工作。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专业硕士的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在开题报告前,专业硕士研究生要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资料以对选题内容进行深入了解,阅读文献不应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能少于10篇。开题报告包括三大部分:
(1)选题背景和意义。
(2)前人已做过的工作,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及预期研究成果综述;
(3)研究进度安排。
中期检查通常在答辩前三个月进行,需要3位同专业高级职称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共同听取学生的论文中期报告。检查小组根据学生的汇报及选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讨论和评议,指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并帮助学生对论文内容及重点进行合理优化,同时对其综合能力与水平给予正确评价。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完成后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须有2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攻读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VI.其他必修环节
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具较强的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实践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课题研发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或校内及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所提交的实践总结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
研究生须在第一学期期末确定论文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并提交实践计划,并按预先计划的方案逐步完成;每个专业实践环节完成后,研究生须做自我鉴定,并由指导该环节的指导人(可以是校内外导师、也可以是实践部门的专家)作出评定;专业实践完成后,研究生须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研究生一般应结合专业实践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实践表现、总结报告经导师组成的评定小组评审通过后,研究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方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VI.其他必修环节
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具较强的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实践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课题研发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或校内及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所提交的实践总结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
研究生须在第一学期期末确定论文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并提交实践计划,并按预先计划的方案逐步完成;每个专业实践环节完成后,研究生须做自我鉴定,并由指导该环节的指导人(可以是校内外导师、也可以是实践部门的专家)作出评定;专业实践完成后,研究生须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研究生一般应结合专业实践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实践表现、总结报告经导师组成的评定小组评审通过后,研究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方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VII.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必要环节,鼓励专业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